蒙着脸的发展之路:
没有清白身份,没有售后保障
这些年成长非常有限
虽然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这些年来平行进口车的市场成长却非常有限。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2005年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
《品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必须授权国内企业或者在我国设立企业负责销售。基于这样的规定,多数海外车企都在国内设立了销售公司,负责进口汽车的总代理,而这个销售公司,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品牌进口汽车在中国的唯一经销商。
正是由于这个“唯一”,让进口车在国内的价格和海外的价格有了悬殊。也正是由于这个“唯一”,一直以来,平行进口车的销售都处于灰色地带。
早些年国内也有不少公司经营平行进口车,大多通过天津、大连这样的港口得到货源。由于行业门槛较低,有些人拿了两三百万的资金就可以做起生意,那时候一台热门车的价格往往会被炒到很高,但是实际销售量依然非常有限。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平行进口车的销量每年都不超过5万辆,一直没有什么增长空间。2013年,中国进口车销量117.1万辆,同比增长7%,而若以5万辆估算平行进口车销量,占进口车总体销量比重不足5%。
今年的8月1日,国家终于放开政策,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其中规定,平行进口车经销商不再受备案制度限制,完全合法化。
前不久,西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开业,这家干汽修起家的企业,如今也卖起了平行进口车。西德总经理吴凤睿告诉记者,政策的松动,正是这家店选择在最近开业的最大契机。
在平行进口车领域,国内与国外价格差最大的suv车型是主流,宝马、奔驰、路虎、保时捷是最热门的品牌。不过在北方,丰田的suv更受欢迎。由于此前平行进口车暧昧的身份,造成了上牌难、投保难的问题,在过去几年里,更多的平行进口车都流向了监管稍弱的三、四线城市。
无售后服务,也是平行进口车的一大短板。不过记者了解到,中国商务部日前正在评估上海自贸区提出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方案。方案提到,通过自贸区进口汽车交易中心,提供一系列平台和服务,统一处理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零部件供应保障等问题。
此后不久,北京也进行了快速跟进。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宣布,将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签订“推进平行进口车三包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亚市特色进口车销售专区”。
从这些消息中我们都能看出,曾经上不了台面的非中规车,如今已经准备大大方方登堂入室了。
它能否撼动进口车价格:
售后问题仍在,价格优势缩小
暂时难形成真正影响力
价格优惠、更多选择,听上去这些平行进口车的确很诱人。一旦解决了售后的后顾之忧,它们似乎将给整个进口车市场带来撼动。传统的进口车经销商,是否将因此遭遇生存危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对平行进口车的售后问题加一个问号。
虽然当下有保险公司的介入,可以将非中规车纳入“三包”体系之内。比如在元通名车馆、西德汽车售卖的平行进口车,其实都已经通过保险公司,进行了3年10万公里的质保,其中的保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也已经包含在了整车价格内。但是,在现有的经销商体系下,整车厂商通常不愿为非中规车提供售后保养。一旦涉及到专业的问题和故障,普通修理厂或者其他品牌厂商或许无法解决问题。
此外,这些车的零部件如何保证供应?这对于这些保有量甚少的车型来说,的确是个难题。
资深业内人士张建业认为,当前进口车的定价虚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厂方的降价以及大量进口车型的国产化,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也会越来越少。而平行进口车的粉墨登场,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引入真正的平等竞争,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前些年市场行情好,豪华车都加价卖,我们的价格优势就很明显,而且一台车赚三五十万都是有的。但是现在4s店都降价了,我们也得跟着降。一台70万的宝马车,我们卖出去也只能赚到一两万,经营成本很大。“吴凤睿坦言,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平行进口车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并且控制自身经营成本,是这个行业接下来要面临的课题。(周颖/文陈骁/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