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25日讯 吃了红红白白的冬至丸,一年也就到了尾声。
节气书上形容这个时节:夜至长而昼至短。麋角解,熊深眠。一阳生,水泉动。闽南人说冬至大如年,吃了汤圆也就添了新岁。人们寒暄一壶酒,闲话今年馈别旧岁。
2013年的车市,也已经毫无悬念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继续位居“世界冠军”宝座,汽车年产销超过2000万辆。这一年,三包出台了、汽车限购了、日系车复苏了、SUV继续大热、一般公务车取消了、车企试水汽车电商了、进口车纷纷国产化了、先进汽车技术也纷纷落地了,车主们在最严交规前遵守规矩多了。
★车市反弹
今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年产销量达到2000万辆的国家。经历了多年的井喷式发展,车市于2011年进入微增长后,又经历了两年的沉寂,2013年的中国车市再次反弹,加价提车和排队提车行情重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98.93万辆和19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34%和13.53%。前11月产销数据均超过去年全年数据,业内预计,全年汽车市场同比涨幅有望达到15%,远远超过了去年“微增长”的保守预期。
★SUV大热
毫无疑问,SUV市场是我国乘用车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根据相关数据,1~11月份,SUV产销同比增长50%左右。相比于外资SUV,自主品牌SUV增长更快。SUV已经成为自主品牌销量的一大支撑点,哈弗系列在长城的销量中占比超过3成,奇瑞瑞虎、吉利GX7等产品也为车厂的销量做出了明显贡献。而随着昂科拉、翼博等小型SUV产品的推出,小型SUV关注指数同比增幅高达206%,一度成为SUV细分级别关注指数增速最快车型。
★日系车复苏
继9月、10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3.7%、180%之后,日系车在11月继续延续“金九银十”的强劲反弹走势。经过连续3个月报复性的增长,日系车终于反超德系,重新夺回外国品牌车系单月销量的冠军宝座。这是自从去年德系乘用车以19.02%市场占有率超过当时日系乘用车18.88%以来,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德系品牌。“钓鱼岛事件”一年多后,日系车企经过各种努力,终于在今年年底迎来全面复苏。
★三包政策出台
从2004年开始讨论初稿至今,历经近10年,一波三折,汽车三包政策(即《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终于于今年10月1日实施。三包政策中对汽车生产者、销售者以及修理者三方的义务均作了明确规定。三包责任中规定,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限不低于3年或者行驶里程6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者行驶里程5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长期以来中国的汽车消费者都缺乏有力的手段为自己维权。目前三包出台了,但是缺乏严谨的实施细则,问题还是很多。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公务车市场再次迎来变局。12月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提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成为公车改革迄今最严厉的措施,公务车采购量或缩水一半。
汽车业内人士表示,公务车改革短期内将会造成政府采购订单缩水,尤其是近年来积极开拓公务车市场的自主品牌。但随着公务用车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未来将能建立更为全面的市场政策,对有竞争力的品牌反而带来真正利好。
★最严交规
1月1日,被网友戏称“史上最严交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开始在全国各地正式实行。规定对闯红灯、遮挡车牌、酒后驾驶、超载等行为的处罚更加严厉;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系安全带、抽烟、打电话等行为细节有了更明确的处罚规定。扣除12分的违法行为由6项增至11项。
“重典治国”,交规越严格,驾考越难考,就更有利于保障大家的安全,对于广大车主来说,主动遵守“史上最严格交规”,也是对自己、对家人的负责。
★限行限购
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今年跟广大消费者关系密切的就是机动车限购限行政策的出台。截至年底,北京、上海、广州、贵阳、天津共五个城市实施机动车限购政策,部分地区实施限行政策。据消息称,未来中国最拥堵的25个城市或将在2015年前后纷纷限购。
诱发政府出台机动车限购政策的原因只有两个:1.空气污染的原因;2.道路拥堵的原因。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限购政策没有依据,拥堵和污染是多因素导致,需要多渠道积极行动,加大公共交通投入。
★技术升级
今年也是车型“技术升级”的一年,作为深入本土化战略的另一个途径,今年各大车企纷纷引进先进技术。以本田为例,今年Honda为中国带来了“FUNTEC”技术,其包含了以全新动力总成EarthDreamsTechnology(地球梦科技)为核心的行业领先的环保技术、细致入微的多项主被动安全技术,以及人性化的舒适技术。而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创驰蓝天技术,长安福特刚刚推出的新嘉年华,搭载福特最先进的1.0升EcoBoostGTDi发动机,集涡轮增压、燃油直喷和双独立式凸轮轴可变正时三项先进技术于一身。
★进口车国产化
洋品牌扎堆国产化,是今年全球车企争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一大手段。国产沃尔沃已经顺利下线,去年确定的英菲尼迪,今年确定要国产的品牌包括签了单的雷诺、确定了番禺工厂的JEEP,以及奇瑞家的捷豹路虎、放话要在广本国产的讴歌,还有众说纷纭的包括保时捷、低调的阿尔法·罗密欧和蓝旗亚等,加上已经没有了音信的斯巴鲁,品牌绝对不在少数,而且多半都是“高大上”的大牌。两年后,如果要列举还没有国产的汽车品牌,也许只有在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法拉利等顶级豪华车中寻找了。国产不但有助于降低售价,也有助于聆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汽车电商试水
“双十一”汽车电商235亿元的订单引起业内外的强烈关注,也赚足了眼球。“双十二”又战火燃起。以集客为主的O2O线上集客线下享受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吸引了车企参与。可以说,今年是汽车渠道电商化的试水。对于消费者而言,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好车就是王道。不过,就算有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实体店也不会消亡,相辅相成才是归宿。(本网记者 黄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