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奶酪”
在陈文凯看来,4S店之所以大量采购非原厂件,价格因素只是一方面,根本原因在于整车厂商绝对垄断的维修服务体系。
整车厂商一般都会指定几个配件供应商为其生产装车件(基本不流入售后市场)和用于售后服务的配件,售后配件的规格品质与整车件相同。此外,整车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大多长达10-15年,在合同期内,合作供应商生产的配件不得流入非4S店渠道,而4S店则必须通过整车厂购买原厂件。
庞大的市场保有量,加上配件订价权和渠道垄断,可以保证整车厂在售后服务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在汽车配件带来的利润格局中,整车厂所占的比例相当高,不仅可以在采购价的基础上加价卖给经销商,就连经销商最终卖给消费者的定价,也是由整车厂制定的。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数据,目前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利润率已达40%。而陈文凯估算,整车厂在配件上所得的毛利率平均已达50%左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称,整车厂在原厂件采购价的基础上,对经销商的加价高达20%-100%。经销商如果从整车厂采购配件,成本相当高,如要保证自己的毛利率,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赚取更大利润,必须暗中再次加价,配件价格因此水涨船高。
原厂件过高的价格和售后消费者的不断流失,让4S店难以抵挡副厂件的诱惑。
据陈文凯透露,目前国内生产副厂件的工厂多达几十万家,虽然工厂均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但也都各有分工,比如专注于做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类配件。
“无论是正厂件还是副厂件,只要没有贴上整车厂的标识,生产的工厂有正规的生产许可证便不算违法。”陈文凯说。
“三包”难题
10月1日,“汽车三包”规定将正式实施。在业界看来,从目前售后服务市场的环境看来,“汽车三包”实施的先天条件并不理想。
随着“汽车三包”的实施,经销商将被推向台前。在修理过程中,配件市场的规范和维修人员的水平都将成为“三包”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这甚至是影响可退换货的重要因素。
陈文凯称,以正厂件和副厂件冒充原厂件,本身就意味着提供的商品与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不符,已经违法了,“三包实施将很艰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认为,在“三包”期内,消费者要求退换和免费维修车辆时,一个重要的证明就是,问题配件是否是在4S店进行维修保养的配件。如果4S店本身就是用副厂件来冒充原厂件,将对消费者维权造成很大的困难。
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围绕着汽车“三包”规定和上位法的规定,监管部门将尽快完善相应的标准、实施细则和一些规范性文件。
沈进军也透露,国家质监部门正在对“汽车三包”进行完善,将会加入涉及汽车配件的内容,“在细则出台之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保护消费者、厂商和经销商的利益,并随时将执行情况反馈给质监部门。”
他表示,缺乏相关权威部门的认证也是汽车配件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之一。
在董建平看来,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各整车厂商对零部件都有各自的标准,但从行业整体来看,零部件领域却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使得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力的监管和认证。
此外,整车厂对配件的绝对管控也是4S店配件采购混乱的原因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整车厂对售后市场的垄断,形成更充分的市场竞争,是解决配件混乱重症的根源。
沈进军称,在欧洲一些国家,整车厂会对汽车配件质量标准进行公开,各配件生产商都可以进行生产,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销售,经销商也可以自由采购。
董建平也表示,无论车辆新旧都一定要使用原厂件的做法值得商榷,“对于一些已经行驶了十万多公里的老旧车,是否有必要更新使用寿命很长的关键核心零部件?”
“应该大力推广经过质量认证的配件”,董建平的想法是,应由整车厂公开零部件的图纸,允许相关部件供应商开发保质期略低于装车件的零部件,材料、工艺略差,但也有一整套的体系来规范,由整车厂进行协调和认证。4S店和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一些便宜、保质期较短的零部件,以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