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电动、智能车 离我们有多远?

零排放纯电动车日产聆风还未上市


众泰5008EV电力版售价高达21万

  厦门海西汽博会已于4日落下帷幕。在这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汽车展会上,30多款新车首发,30款国际经典名车、畅销车亮相,18个民族自主品牌车参展。

  在这场车展中,我们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本次汽博会“绿色、科技”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短期内不见得马上有成效,但它们却代表着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走向。

车展:电动汽车崭露头角

  现今的汽车市场,说到新能源,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电力驱动模式。电动汽车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专家在争论,汽车厂家在观望,老百姓在期待。本届海西车展,众泰5008EV、日产聆风LEAF作为纯电动车也一展峥嵘,而凯迪拉克Hybrid作为一款混合动力驱动模式的汽车,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撇下车型外观、内饰等不谈,单从动力方面说起,众泰5008EV已经实现低噪音、零排放,它的最大功率27kW,最高车速超过100km/h,充满电后续驶里程为200公里以上,百公里耗电仅12度,比同级别的汽油车至少节约了4/5的使用成本。这款车已经在杭州推广,不过它的售价却有点让人难以捉摸——众泰5008EV汽油动力车型报价5.28万~7.48万,电力版的5008EV却高达21万!个人购买不优惠、单位购买优惠6万元——这样的价格,跟推广电动汽车似乎有点背道而驰。

  目前,日产聆风LEAF在国内还未真正上市,而凯迪拉克Hybrid作为一款混合动力驱动模式的汽车,它能自动感知此时的行车是否需要使用效率更高的燃油,从而实现燃油、电力相切换。但凯迪拉克Hybrid本身就是一款技术含量、售价都很高的车型,也不适合普通国民。

车商:电动汽车需政府扶持

  那么,电动汽车何时才能普及?它是汽车生产商的一厢情愿,还是代表着未来汽车发展的走向?带着这份疑虑,记者与多位漳州汽车经销商进行探讨。毕竟电动汽车要普及,首先要解决的是电池问题,其次在哪里充电,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现有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电动汽车发展,势必冲击传统汽油、柴油市场。

  漳州万国长城汽车邱经理很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这也代表了大部分经销商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政府现在对电动汽车是非常鼓励的,同时政策对这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3~5年之后,电动汽车会逐步流行,“毕竟绿色、低碳、环保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其实,现在有不少厂商都有对电动汽车进行技术储备,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问题。

  关键在于,是要采取新建充电站的模式,或者依托现有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进行电池更换,这还涉及不同车型是否要推广同一模式的电池这一问题。不过邱经理表示,如果政府愿意出面协调,国家电网跟中石油、中石化都属于国家垄断集团,协商一致推广起来会非常快。“如果单纯在市区跑,电动汽车一次200~300公里的行驶里程是够用的。”

  当然,现有的燃油型汽车并不会立即退市,在一些跑长途的或者大型车辆上也不适合使用电力驱动。邱经理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燃油车将与电动车并存。至于售价过高的问题,“只要有更多的车型加入电动驱动行列,有了竞争,能够普及,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趋势:智能汽车是未来主流

  除了绿色低碳的电动汽车之外,智能汽车也是本次汽博会的重要主题之一。东风裕隆自2010年12月成立以来表现颇佳,旗下的纳智捷大7SUV定义为世界第一部智慧科技LSUV。此次汽博会,纳智捷大7SUV也闪耀登场。它有何特点,为什么被称为智慧科技车型?

  装备了一套名为“THINK+”的人机交互系统,里面整合进了多媒体、导航、行车安全系统、电话通讯、车主个人定制信息、车辆设置等六大块内容,也可以通过内置的3G网卡实现网络功能。系统中有紧急移动联络号码:可以存储三个手机号,如果汽车被盗,系统会自动发信息通知存储的手机号;吃住玩乐,查询各种旅游信息……可以说,在汽车智能化这块,东风裕隆纳智捷大7SUV走在了前面,但这还远远不够。

  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李克强在本次汽博会“海峡汽车论坛”上指出,智能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人驾驶。智能车主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横向控制、纵向控制、识别系统、智能系统。主要研究领域有:传感、信息判断、紧急行车控制、预警系统、通信辅助功能等。未来的智能车应该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的融合,称之为新概念汽车,是新能源动力、电控化底盘与智能信息的结合,这应该是未来智能车的一种趋势。

  中国联通副总裁张范也认为,汽车与通讯的融合已成行业发展的必然。他敏锐指出智能汽车也是未来物联网广泛运用到汽车行业的前奏。在这次论坛上,来自国内的不少专家都阐述了各自对于智能汽车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再按照现有模式去发展汽车已经没有空间可言,只有朝着智能化发展,这是未来的主流。王庆平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