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汽车微博,一朵花中见天堂?

  威廉布莱克的名句可能恰恰是个误区。

  如果长期关注汽车微博,你会发现汽车人一天转来转去就那么几个帖子。大家的关注点高度一致,而圈子外的人对于汽车的想法与需求是什么,你可能一无所知。并且这些帖子更多的是车型尤其是豪车照片、模特图片等;至于汽车行业的评述由于说理性强逻辑性强,与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和即时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40字难以涵盖,很多系统性的逻辑和观点在传播过程中被肢解和遗失。

  由于行业原因,原本微博的“网状”属性在汽车领域很容易成为“圈状”属性。根据统计,绝大多数的汽车营销人(车企与公关广告公司)关注的对象不超过200人,而关注的人中除了朋友同学同事,多数为圈内人:车企车商、公关广告人士及汽车媒体。于是这个圈子逐渐变得封闭起来。

车企微博缺乏对于草根的关注和互动

  营销的最终主体是谁?显然既不是媒体,也不是名人、不是车企,而是大众。但是很遗憾,鲜少看到汽车名博尤其是车企微博对于草根的关注和互动。而通过微博简单引起的口碑营销也成为小众圈子内的产物,完全不能代表大众的观点。原本一座可以深挖的金矿沦为最浅显的媒体关系维护和舆情监测。而即使是这两者的功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微博上的关系网多来自现实社会中的关系网并且进一步强化,于是导致了关系网强度的“马太效应”,汽车营销人员很容易由于眼前的欢欣影响对于整个微博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忽略掉那些恰恰应该被注意到的声音和需求,必然产生信息的封闭、断层、真空、错位、不对称与碎片化缺失等。

  新势整合公关传播副总裁孙志琦的疑惑在于,微博“对工作对客户不可能真实反映,毕竟大家都在上面,现阶段,更多是打发碎片时间,获取有益信息”,当初在周围同事朋友影响下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大家能热衷多久”。

  那么,我们似乎因为这些事情对微博营销价值画上一个重重的问号?显然不是。在微博产品的快速进化以及微博本身蕴含的巨大商业化价值来说,这些疑问终究只是浮云。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就微博本身来说,正在开发越来越多的产品增加交流的互动性,诸如调查可以有效聚焦关注度并且数据直观化;微访谈作为最新开发的产品正在试图打破地位不平等带来的信息断层;微直播正在打破现场和非现场的断层与信息真空,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而微博大屏幕的功能类似,但是更多时候被运用在活动现场实现线上向线下信息的传播;则是更多的微博插件可以避免由于文字限制带来的文博信息碎片化(诸如将文字集中在图片上以大图形式发送);而新浪微博API的开放,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第三方软件则为微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而对于汽车营销人来说,除了时刻追踪最新微博技术和产品,更多的则是借助强势的微博平台,以求达到最佳营销效果。

  被网友称呼为“万能”的微博,有着与巴别塔类似的通天力量。而这个生机勃然蕴含无限可能性的春天,我们共同见证一场全新营销模式的华丽进化。(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