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5日讯 昨日, 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8年3月12日起,分批陆续召回共计4860029辆汽车。
本次召回的4860029辆汽车几乎覆盖了进口大众、奥迪、西雅特、斯柯达品牌及国产大众、奥迪品牌大部分车型,而召回原因则是部分车辆的驾驶席或副驾驶席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根据计划分批次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新型号的驾驶员或副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以消除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又一起国内因高田问题气囊而引发的大面积召回事件,而截至本次大众汽车召回前,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在中国已涉及38家汽车生产者,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其中共有26家生产者累计实施召回超过100次,涉及车型超过100款,数量达到1150万辆。日本高田公司虽已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26日正式在日本和美国同时申请破产保护,但由其问题气囊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发酵。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高田气囊事件在全球是一起恶性的产品质量问题事件,且其影响并未完全消退。
同时,7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督查司就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并通报缺陷问题调查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三家企业仍未出台任何因高田问题气囊而采取的召回举措。是产品不存在安全隐患,还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也会持续跟进事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