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有辆车,总是停在2个车位的中间,给人一种很无礼、很霸道的感觉。与车主沟通后,才知道人家用的是自动泊车,是系统把车停成了这个样子。再结合这款车的所谓“防爆轮胎”,真心觉得,任何汽车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
自动泊车默认取中原则
在施画着停车位的停车场里,小车居中停放,占据2个车位的情景,偶尔能见。每逢遇到这类情形,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会认为这是驾驶者的问题,最大的可能是公德意识比较差,目中无人,自己合适就得,是极端自私的表现。
每逢看见这类情形,人们会认为驾驶者的公德意识太差。
最近,楼下停车位上多了辆北京奔驰GLA,一连数日,永远停放在2个车位的正中间,将本可以停放2辆车的位置,变成了单独使用。由于院内车位非常富裕,此举并不引人关注,但我在无意中发现,这辆车倒车入位时,驾车人并没有操纵方向盘,看起来,人家用的是自动泊车。于是,过去搭话,得知确实是自控系统,把车倒成了这个样子。
如果看到这种停得很正,左右间距相当,有可能是自动泊车,霸占了2个车位。
车的主人很健谈,看到我有兴趣,给我演示了一遍:挂入倒挡,仪表盘上出现是否需要自动泊车的询问,并可以选择是侧向停车还是垂直停车。然后驾车缓慢前行,当雷达扫描到车位的空间足够容纳时,仪表盘上出现蓝色的P字标识。如果需要逆向停车,则需打开左转向灯,便能实现。
自动泊车的每一步操作,仪表盘上均有所体现。
当雷达扫描到合适的车位时,驾车人按照仪表盘上的提示,操作挡位杆,系统就能自动控制方向盘,将车倒入车位,并能自动停车。不过,雷达不可能识别地面上的画线,它只能根据两旁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计算是否可以停车,只要尺寸够,它就会把车子倒进去,而且确保倒车完毕后,处于居中的位置。由此出现了1辆车霸占2个车位的情形。如此说来,当看到1辆车霸占2个车位,便指责其行为缺德,对于奔驰GLA的驾车人来说,似乎有点儿冤——希望不被冤枉其实也不难,好好练练倒车技术,自己动手,别指望墨守成规的机器,就行了。
虽然是自动泊车,驾车人也必须根据提示操作挡位杆。
至于侧向停车,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系统不会识别车位画线,只认2个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如果希望借助自动驾驶,把车很严整地停在车位里,前提是车位必须很正规,周围已停放的车辆必须保证位置恰当。此外,倒车车位时,如果地面不够平整——比如有个小小的凸起,自动泊车便很有可能罢工,只能依靠驾车人的操作,才能继续完成倒车。而事实上,车位上这类凸起,并不鲜见。
一个小小的凸起,将自动泊车难住了。
防爆轮胎不能防爆
借着自动泊车的话题,我向车主人询问,买车之后还发现了哪些遗憾。人家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轮胎太硬。正常路面行车,噪音大,路面不平时,或者是过减速墩时,就会“当、当”的,很不舒服。
可能所有北京奔驰GLA的主人都会发现,这款车的行李仓里,既没有备胎或补胎剂,也没有几乎所有车都有的轮胎扳手之类的换胎工具。原来,它装备的是“防爆轮胎”。意思是说,如果轮胎被扎,驾车人不必换胎或找轮胎店修补,反正也没有换胎工具,更没有备胎,一般的轮胎店也无法将这种轮胎扒下,驾车人唯一能做的,是在时速80公里的情况下,继续行驶80公里,寻找拯救,如果在80公里之内能够找到拯救的话——我一直认为,所谓“防爆”一词并不准确,它只能在轮胎受损后维持一定距离的行驶,而不可能做到“防”,它根本不可能防止轮胎受损。
轮胎受损,气压为零,之所以还能继续行驶,原理很简单,它的胎壁特别硬,完全靠着坚硬的胎壁为支撑。这样的设计,优点是如果在行驶中出现爆胎,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缺点是坚硬的胎壁,降低了舒适感。
此外,使用这种轮胎的成本较高,具体表现为:1,轮胎本身售价较贵,且出门在外如果轮胎受损,不容易买到新胎。2,公路边常见的轮胎店无法安全地更换这种轮胎,出于不留安装隐患以及不伤轮圈的考虑,最稳妥的解决方案是到北京奔驰4S店换胎,4S店更换轮胎的收费,通常会贵一些。“据说这种胎寿命特短,过一两年换胎时,我一定换个普通胎,这胎看着挺先进,可只适合市区驾驶,出远门没戏,不踏实,万一轮胎扎了就麻烦大了。”看来车主早已有了主意。
防爆轮胎的舒适度比较差,且不能真正的“防爆”。
自动启停与天窗遮阳帘
除了轮胎,车主人还有2个不满意,第一是自动启停。这款车带有自动启停,优点是可以省油,美中不足是遇到堵车,比如北京极为常见的走1米、停一下的路况,系统工作过于频繁。如果您此时选择关掉自动启停,下次再驾车时,就会发现自动启停已经恢复了,原来,系统被设计成默认使用。“对于每天开车上下班的人来说,由于路况太差,这个功能没什么用,要是设计成可以永远关闭就好了,用不着每次上车先想着关它。”车主如是说。
第二个不满意之处是天窗的遮阳帘。北京奔驰GLA的天窗面积很大,但遮阳帘是半透明的,“如果到了夏季,这样的窗帘根本挡不住阳光,还不得晒成非洲人?”车主刚刚买车不久,还没有经历过夏季,但担忧已经出现了。
半透明的天窗遮阳帘,令人担忧夏季炙热的阳光。
奔驰在有些人眼里,是非常高档的汽车,在20世纪80年代,奔驰S级在我国风靡一时,被人们誉为“大奔”。由于市场的原因,奔驰汽车不得不作出妥协,陆续推出了C级、B级和A级,GLA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些“小奔”虽然在各个方面与“大奔”相差甚远,但毕竟也是奔驰,先进的技术同样有所应用。不过,通过实际观察就可得知,任何汽车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具备优点的同时,多多少少存在着某些不足。一句话,没有十全十美的技术,在民用汽车领域,把技术吹得神乎其神,实在可笑。